新聞快遞

打開身體感wifi,與四時節氣共振

打開身體感wifi,與四時節氣共振

 

從小到大,我最怕遇到「新年新計畫」這類的提問。對過去的我來說,春天,是由以下幾個關鍵詞組成的:綿綿細雨、春困春倦、血壓過低、頭痛、過敏⋯⋯。如果一年之計真的在於春,我的每一年,幾乎都在狼狽中揭開序幕。


幾年前,我搬到東部住了一年。在位於海邊的小房子裡,每天看著不停變換角度的陽光,聽著時而呼嘯時而低吟的風,嗅著海邊植栽的氣味,我的五感重新打開,扎扎實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細微變化。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我不知不覺從淺眠易醒的夜貓子,變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晨型人,遠離了過去帶來困擾的症狀。


遷回北部後,因為環境和噪音,我再度變回夜貓,過敏、頭痛、倦乏也跟著重現。於是我開始看中醫,慢慢調整體質與作息,同時也搬了幾次家,希望找到較能安定身心的住處。這幾個租處的坐向不一樣,採光、通風條件也各不相同,我因而有機會在迥異的生活空間裡,感受空氣、陽光、雨水、溫度、濕度的種種變化,後來更把二十四節氣輸進手機月曆,提醒自己時時覺察身體與環境的連結。


沈邑穎醫師的《經絡解密臨床實作課》課程簡介裡有這麼一段話:「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內外在的動靜變化都會影響平衡。」沈醫師在《經絡解密》書中也提到:「人體的十二經絡各有所司、各有所掌,讓人體這個小宇宙得以每分每秒、每日每夜,生生不息的與天地並行。」


這幾段話,讓我回看了這幾年的經驗,也有了新的體悟: 只要打開身體感wifi,讓自己的小宇宙連結大宇宙,身體就會告訴我,雖然住在季節轉換不明顯的水泥叢林,但人體和大自然裡還是有著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的變化。如果能覺察自己和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身心與生活節奏,也就更能安住在每個當下。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三月,指的是從立春到立夏之間的三個月。


此時正逢仲春,這個月,我們即將迎來「驚蟄」和「春分」這兩個節氣。在驚蟄,我們會經歷「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三個「候」;屬於春分的,則是「元鳥至」、「雷乃發聲」、「始電」三個「候」。這些文字言簡意賅,勾勒出時序的轉換,也提醒了我們:無論距離大自然有多遠,還是可以重新打開五感,與四時節氣共振,展開另一場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的旅程。

     
                                                                                                       


【補充說明】

◆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

◆ 八節: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氣。

◆ 二十四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七十二候:二十四氣之下各有三候,因而有七十二候。詳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我們常說的「氣候」,即是從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而來的。

 

 

----------------
 

 

 
以上內容出自遍路文化電子報「路況報導」VOL.2 (2021年3月號)
keyboard_backspace上一則
有聲書再變形!製作「台語版」的困境
下一則keyboard_backspace
蘑菇野菜燉:美味又營養的春季食材料理
還沒有有帳號嗎?
已經有帳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