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修伯里與小王子建立信任的基礎,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常有的關係

聖修伯里與小王子建立信任的基礎,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常有的關係

文:徐玟玲

為什麼會想關心「投射」的現象呢?先來請你想想:一般父母,自己從小孩長成大人,從單身到組成一個小家庭,是不是不斷用「失去」某些原有的存在狀態,來「獲得」某些新的存在立場?是的,這樣的過去經驗,必定是非常深刻的人生經驗,很容易投射在孩子身上。也就是說,父母的潛意識裡,一方面,會有想把自己所「失去」的遺憾,透過小孩補償起來的衝動;一方面,會有想把自己所「獲得」的成功經驗,傳遞給小孩的衝動。這兩種衝動,說得簡單,其實都是父母內心劇場之中的大咖!

父母內心中的大咖,當然很難不現身在親子關係之中,但無論如何,得避免單方面強力壓制孩子自身的想法,否則,孩子可能稍微長大就開始逃避,這樣的話,父母反而失去陪伴成長的機會了。當然,如果是反過來的狀況,孩子一天天長大的過程裡,父母一天天的忽視自己豐富可貴的人生、把自己越揉越小越往心底下壓抑,連珍貴的情感經驗也一併封印起來,只能卑微的問孩子功課還好嗎?睡眠夠嗎?想吃些什麼?這樣的委屈,可能仍然失去陪伴的真諦。

 

疫情趨緩 竹市3區親子館恢復開館

更叫人憂心的情況是,數位時代的父母,愈來愈難與孩子安住在「當下」、無法「全然的在」,即使下班回到家了,還是會被自己職場上的訊息牽絆了思緒;同樣的,數位時代的孩子,也會讓父母覺得很難觸及孩子的思緒。父母這端,會因此對親子之間的「根本連結」有患得患失的心理,而且會投射在親子關係之中;而在孩子這端,一旦那個「根本連結」鬆動了或斷裂了,擺盪不安的感受,一樣會投射在親子關係之中。

就這樣,由親子兩端各自不安的心理投射,所演變的親子關係議題,會是面向很多元的,再再考驗父母的智慧和耐心。請你回想和小孩共讀繪本故事的時光,你們是不是一方面可以透過繪本滋潤親子關係,一方面又可以各自投射在繪本中的角色,藉由繪本角色的來對話和溝通呢?

《小王子》是適合大人講給孩子聽的故事,它有許多很有美感的插圖,也有許多成對的關係可以影射各種狀態的自我關係或親子關係,例如:玫瑰花/ 小王子、沙漠/ 小王子、金色蛇/ 小王子、狐狸/ 小王子、飛行員/ 小王子、水井/ 小王子。此外,要如何從心理面來照顧關係?《小王子》也提供很雋永、很智慧的見解。

「飛行員/小王子」關於畫綿羊的對話過程

飛行員聖修伯里在沙漠裡剛遇上小王子的時候,小王子就跟他說:「請你畫一隻綿羊給我。」這話算是有禮貌其實是霸道的,挺像許多小孩對父母的態度,是吧?那,聖修伯里怎麼反應呢?他站在自己的本位順應他,卻沒有好好揣摩小王子的需求,甚至於重畫他小時候畫過的一號作品,就是大人都說像帽子的那張畫來塘塞,結果,小王子拒絕了,因為他嫌蟒蛇危險而大象太笨重,更何況他需要的是羊。

聖修伯里從小王子的拒絕理由之中,意外地發現小王子竟然懂得大人都看不懂的一號作品!這默默的發現,在聖修伯里接連都畫不出小王子滿意的圖像,而失去耐性的時候,默默地發揮了作用,他只草草幾筆的畫了一個四方體,在上面圈出兩個小圓孔,就跟小王子,說:「這是個箱子,你的綿羊就在裡面。」

 
 
 

就這樣?你可能正在想,這紙箱能發揮什麼作用?你不妨比較一下,聖修伯里這「箱子裡面有羊」的手法,是不是跟他小時候畫「蟒蛇吞象」的一號作品,有一樣的手法呢?都是只看到外表,看不到主體內容。重點是,這讓有能力穿越一號作品的外表而看到「蟒蛇吞象」的小王子很喜悅,因為他又再次穿越箱子的外表,看到綿羊安詳地睡著在箱子裡面了。就這樣,聖修伯里和小王子之間建立起信任的關係了。

 

聖修伯里和小王子建立關係的基礎是「圖像投射和象徵」,也就是說:小王子擁有赤子之心和無窮的想像力,他能看懂聖修伯里小時候用想像力勾勒圖像所投射出的象徵內涵。說到這裡,我要特別澄清一下,想像力不一定是天馬行空、漫無章法的,某些想像力是可以穿越現實表面而讀取背後真相的。因此有時候,小孩能藉由想像力就輕易明白的事情,大人反而被種種表面限制遮蔽了,而百思不得其解。不要懷疑,這是孩子和父母之間常有的一種關係。

 

螢幕快照 2015-10-23 下午3.35.41

《小王子》關於畫綿羊的例子,也顯示出藝術能在親子陪伴關係上幫到父母的忙,因為,孩子很容易透過藝術媒介,而自然地投射他的思緒、情感、興趣、能力和人格氣質等,如果父母也能真誠投入其中來陪伴孩子,培養彼此能感同身受的某種儀式般的「連結」行為,會是創造親子關係和維繫親子關係的好管道。

接著,來進一步說明「藝術媒介的投射現象」能為親子關係產生的三個正面作用。

  • 能提供創造性的遊戲空間

孩子與媒材互動時,常常能反映出他主觀認為的親子狀態;而親子一起玩起媒材的遊戲情境,不但可以再現生活,也可以無中生有,親子可以利用這情境來發揮創造力,包括強化原本很好的關係,或是從既有的關係轉化出更被期待的新關係。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因為,人在遊戲時,不但具有身體功能的本能,也具有心靈想像的本能;所以,遊戲可以通過外在世界的現象,來操作內心世界的現實,使內外創造性地連結成一體。像英國兒童精神科醫生溫尼考特(D. W. Winnicot,1896~1971)就很強調,大人和小孩,都是在遊戲當中才會從內在湧現出創造力的,這種創造力能發現自我追求的關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更積極推薦,有藝術介入的創造性遊戲,是一個人正從客觀世界過渡到心靈世界的重要象徵。親子最親密的關係就是在心靈世界中締造的。

 

竹市府改造明湖公園 設置磨石子沙坑溜滑梯

 

  • 能協同發展階段理論來經營親子關係

一個孩子最初的藝術創作行為,可以說是運用感官和動覺的合作,包括嗅覺、口嚐、撞擊、擠壓或塗抹等作為,去和環境相遇的結果,那些作為所產生出來的物質就是他的藝術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藝術創作行為特徵會逐漸改變,而且共同階段年齡的孩子會有普遍相似的形式變化特徵;這些改變,會投射出發展上的各種心理訊息,非常具有教養參考價值。


所以,建議你,不妨參考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年)的認知發展理論,或是羅恩菲爾德(Viktor Lowenfeld,1903~1960年)的繪畫發展階段理論,它們能幫助你觀察孩子的造形發展與心理表現,並選擇適合的方式來經營親子關係。

首屆彩虹親子嘉年華登場(3)

  • 能反映內在經驗的偏好來幫助覺察親子關係

藝術媒介有自己的特性和感染力,可以是某人情感表現中的實際參與者之一。請你回想一下,當你還是個小小孩的時候,讓你強烈依賴、不能離開的物品,不管柔軟光滑的毯子,或是毛茸茸的玩具等,它好好地承接了你的情緒投射,它是你的情感延伸物,更是你自我表達過程中的實際參與者。就像這樣,藝術媒介的感染力,會漸進地穿透創作者的感官,而啟動他的知覺、心智和情感。

不過,某一種藝術媒介,有人會受它吸引,也有人會排斥它;這其實涉及到個人內在經驗的偏好也就是說,藝術媒材、個人內在經驗、外在世界之間有著交互作用的關係,這關係好比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係。所以,我們恰好可以透過藝術的這面鏡子,投射我們的人際偏好訊息,從中看到和釐清人際關係;當然,包括我們所關心的親子關係。

在這篇文章中,借用聖修伯里、小王子和綿羊圖畫的發生過程,來提醒你:親子之間需透過相同的語言來建立信任關係。此外,相信你已經了解到藝術媒介的重要功能,包括:能提供培養親子關係的遊戲場、能協同發展階段理論來發展親子關係、能引發投射作用來覺察親子關係。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你在親子活動中有更好的發揮,擦出美好的關係火花。

中職擴大開放入場人數 親子可同坐(2)

 

課程資訊

 

keyboard_backspace上一則
《獅子.女巫.魔衣櫥》有聲書 配音員訪問
下一則keyboard_backspace
運用藝術來轉化親子關係,從世界名著《小王子》了解「馴養」與「豢養」
還沒有有帳號嗎?
已經有帳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