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是內向的人嗎?
你常被人說你很沉默寡言嗎?
又或是你不擅與人相處?總是喜歡享受獨處的時光?
但,這真的就是內向者的標記嗎?
擁有政大心理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的蘇益賢心理師,平時除了基本的臨床工作以外,也常受邀到各大企業與大專院校進行演講。在這次的音頻中,蘇益賢心理師將帶領大家認識心理學中「內向」的真正意思,除了破解大家對於內向的錯誤迷思,也會透過許多個案分析,讓大家理解內向性格是如何養成,以及該如何面對與調整。對內向者非常了解的蘇益賢心理師,以個人的學術專長,以及在臨床上的豐富經驗,希望用簡明扼要的描述方式與分析,替大家解決心理上的疑難雜症。
說書人蘇益賢心理師將以八個面向,
與聽眾分享《內向心理學》的觀點。內容包括:
1、內向是什麼?
2、外界對「內向者」的誤解
3、內向與大腦、演化有關
4、內向者的社交與職場生活
5、內向者的情感與教養
6、成為自在內向者的方法
7、內向者的優質充電法
8、勇敢走出自己的世界
「害羞」也許是種病?但內向絕對不是病!
蘇益賢心理師在與個案會談時常發現,大多數的人對於內向與外向的評斷,都與心理學裡正式的定義有著天差地遠的分別。有一個關於內向者的迷思是,內向者都很「害羞」。蘇益賢心理師認為在臨床上,害羞(shyness)多半指的是一種「狀態」,一種處於人群之中時會體驗到的極度焦慮「狀態」。因為「內向」屬於一種「特質」,所以並不能跟害羞畫上等號。內向的人並不排斥社交,甚至某些內向的人很享受跟某些特定人士的深入對談。至於臨床定義中的「害羞」,則是對人有所畏懼,就算只是跟一個人說話,他們也都會覺得不舒服。如果你有嚴重的害羞傾向,也許是患了「社交焦慮症」,請一定要尋求專業心理師和醫師的協助。
你知道嗎?有60%的「天才」都是性格內向者!
內向是一種內在的特質,無法被改變。所以不妨試著運用自己的特質,而不是去排斥它、對抗它。因此,當內向的你能理解自己的特質、照顧好自己之後,你就有力氣挺身而出,站出來,為自己或為世界做些什麼。不過,在站出來講話之前,蘇益賢心理師也特別提醒以大家下三點,做為出發前的準備事項:
一、練習說話:就算只有一句話都好,只要能跨出一小步就可以引發的漣漪,比你想得還要強大。因此掌握說話這項工具,將會使你的內向更有力量。
二、練習平靜:試著培養、練習一些可以讓自己快速平靜下來的技巧,也許只是一個深呼吸,或是簡單的身體動作,都可以透過練習而讓心情平靜。
三、儲備補給品:在你需要補充能量的時候,也許可以透過吃堅果、聽音樂,或是聞精油,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方式來開啟你身體能量的開關。
在《內向心理學》這本書裡,你會看到許多內、外向者特質差異的比較。也許在這個外向者當道的世界,內向者會感到自己毫無容身之地,但如何善用自身的優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蘇益賢心理師也套用了作者的話期勉內向者:「每一種個性的優勢都正是另一種個性的不足」。只要找出自己的優勢並善用它,同時也體認到自己個性上的本質與限制,內向者的未來是很寬廣且開闊的。當然,如果你以為外向者就不需要知道,那你就錯囉!因為學習與內向者互動的眉眉角角,一定能大大幫助你應對各種人際情境。
說書人介紹: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特約臨床心理師、國立中央大學職涯發展中心職涯諮詢合作業師。專長為:青少年與成人心理治療、員工協助服務、情緒與壓力管理議題、正向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接納與承諾治療。
除臨床工作外,亦擔任多處學校、公部門、企業、非營利組織之心理相關講師,每年講座邀約超過百場。現為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法官學院、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興智國際企業管理整合諮詢有限公司與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等之機構之特約講師。
持續進行科學心理學之大眾推廣,經營有心理學推廣部落格〈心理師的口袋〉、臉書粉絲專頁〈心理師想跟你說〉;著有《練習不壓抑》、《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奶油融化了(繪本)》等探討情緒之大眾科普讀物。合著有《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你今天被騙了嗎?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伎倆》等心理學科普書籍。
目錄:
1、內向是什麼?
2、外界對「內向者」的誤解
3、內向與大腦、演化有關
4、內向者的社交與職場生活
5、內向者的情感與教養
6、成為自在的內向者吧
7、內向者的優質充電法
8、勇敢走出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