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
你有拖延的習慣嗎?你知道自己是哪一種拖延者嗎?還有,你知道拖延不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而是內心的恐懼造成的嗎?
《拖延心理學》是關於拖延症最全面的心理解析,
也是暢銷近40年的拖延症自助經典
幫你找出造成拖延的5大心理成因,
學會12項克服技巧,根治拖延的毛病。
本書作者珍.博克和萊諾拉.袁是在執業的心理醫生,也是美國率先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開設「拖延團體治療」課程的專家。他們上過《歐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目,也曾出現在《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時人》雜誌和《當代心理學》等平面媒體報導。他們在全美各地爲學生、企業和公衆團體開設治療課程和講習班,協助許多人克服拖延困擾。
在這本書裡,兩位傑出的心理學家以創新的拖延治療課程為基礎,擷取豐富的諮詢經驗,透過詳盡且幽默的方式,檢視與探索拖延的心理,並找出讓我們擱著事情不做的真正原因,例如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依附的恐懼,以及我們的時間觀念和大腦神經科學等因素。
此外,他們也透過經過驗證的實用課程,教我們了解拖延的衝動、如何以全新的方式採取行動,也教我們如何達成目標、管理時間、尋求支援、應付壓力,進一步克服拖延的心理。書中並提供許多實用的建議,教大家如何與拖延者共事和生活,更提供父母處理孩子拖延問題的妙方。
如果你深受拖延困擾,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拖延,世上任何方法都幫不了你。想改善拖延習慣,現在就開始聽這本書吧,千萬別拖到改天!
作者序(摘錄)
作家理當非常了解自己撰寫的主題。我們對拖延心理的確有深刻的體悟:我倆都知道彼此做過哪些不方便公開的糗事,熬過無數個夜晚,為了博士論文痛苦掙扎了好幾年,繳了多次稅款的滯納金,為我們的拖延編造過種種的藉口(最極端的一次藉口是家人過世)。
除了親身的拖延經歷外,我們在工作上也和拖延者有多年的接觸經歷。一九七九年,我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諮詢中心任職,運用個人所學,為學生開設第一個集體治療的課程。在這個拖延治療團體中,我們看到一些拖延的型態與主題一再出現。儘管每個人拖延的狀況各不相同,他們彼此之間還是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例如,我們原本打算週一早上從九點開始治療到十一點,結果發現這計畫根本不切實際,因為十點以前沒半個人到場。
後來我們對外開放治療拖延的課程,讓社會大眾報名參加,這次我們再次見識到人性拖延的真相。在預定開課的前一週,我們差點就因為報名人數太少而取消課程。最後我們反而需要另外換間更大的教室,因為有三分之二的人趕在最後一刻才報名。
三十年來,我們在臨床心理治療和心理分析中接觸過許多拖延的個案,長期深入探索拖延的心理。患者對我們敞開心扉,吐露心聲,他們的勇氣讓我們從研究中受惠良多。
這些經驗讓我們更加肯定我們的想法:拖延主要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或品格缺失,而是一種心理症候群。根本來說,拖延其實是個人自處的問題,反映出個人自尊的脆弱。我們在本書初版中提到,這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認定問題。現在我們強調,自我價值的認定,源自於自我接納的能力,包括對我們的生理、歷史、環境、許多人類極限的接受度。
為什麼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我們覺得該是修訂本書的時候了?我們想把拖延放在當今的文化背景中來探討,為我們既有的拖延論點增添新的觀念。如今我們除了對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外,也增添了其他領域的新資訊,例如神經科學和行為經濟學,這些都有助於對拖延心理的了解。
二十五年前,拖延方面幾乎沒什麼研究,但現在已有研究釐清拖延的成因。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的心理學家皮爾斯.史迪爾(Piers Steel)檢閱了近八百篇關於拖延的研究,其中包含我們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書。他於二○○七年發表一篇評論,我們的著作是他引用的早期研究之一。史迪爾在報告中指出四個可能造成拖延的主因:對成功的信心不足、任務令人反感、注意力分散和衝動、目標和報酬太過遙遠。我們很高興看到這些研究結果呼應我們的臨床觀察和看法,不過我們覺得拖延涉及的層面更廣,有些是研究中沒看到的。
從本書初版問世以來,世界已大幅改變。⋯⋯現在科技進步,讓我們可以全天候工作,也更容易全天候拖延!不管是在何時何地,上班也好,在家也好,我們可能一上網就流連好幾個小時,瀏覽新聞、不停地研究、寫部落格、看比賽、沉迷於度假或色情網站中,網路上什麼東西都有,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他感興趣的東西。
事實上,這些年來逃避任務的現象愈來愈多,網路的興起是罪魁禍首。如今資訊不僅無窮無盡,還可以立即取得。資訊之多,遠非我們所能管理,更別說是運用了。資訊太多,決定太多,選擇太多──這種資訊過度氾濫的現象導致很多人陷入拖延的泥沼中,動彈不得。
如今我們再寫拖延這個主題,發現拖延比我們以前所想的還要複雜,不僅牽涉到個人心理、行為和情緒上的議題,也涉及社會、文化和技術的動態,生理和神經傾向,以及普遍的人性,所以我們以更審慎的態度來看待拖延的複雜性。
在撰寫這一版時,就像二十五年前一樣,我們還是認為,要擺脫拖延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需要先了解導致你拖延的原因,想辦法對症下藥。你可能知道拖延對你有哪些不利,但我們覺得你可能還不太清楚拖延對你的作用。在你了解拖延對你的影響以前,你可能會一直擱著我們教你的技巧,就像你擱著其他事情不做一樣。如果你不曉得自己為什麼會拖延,世上任何的實用方法都幫不了你。然而,即使你充分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除非你付諸行動,克服拖延的心理,否則你還是不會進步。閱讀那些克服拖延的技巧或許有趣,但閱讀和行動是兩碼事。所以找出付諸行動的新方法非常重要。
在本書的第一部,我們探索拖延的種種根源。在第二部中,我們提出幫你採取行動的建議。我們的目的不是要消除拖延,很多時候把事情擱著、不予理會其實對你最有利。我們希望本書可以讓你從自我接納中學會取捨,希望讀者因為對人性更樂觀,接納自己的優缺點,更懂得自處,從而減少拖延的習慣。我們不是要建議你放棄雄心壯志,不再追求卓越,或不接受新的挑戰,但是採取行動時,我們應該要排除伴隨內心衝突而產生的恐懼、羞愧、擔心和自我憎恨感。
⋯⋯
在本書中,我們想陪讀者克服拖延的挑戰,邁向心理成長、自我接納、付諸行動。我們請許多合作過的夥伴來現身說法,不過基於隱私考量,我們改動了所有的姓名和識別資訊。書中描述的拖延者是集合多位我們熟悉對象的綜合體。我們在此分享他們的故事,希望讀者能更了解自己。唯有了解你自己的故事,才能找出拖延習性的來龍去脈。這點很重要,因為當我們接受真實自我,而不是自己希望的樣子時,才能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行動,而不是任憑拖延心理的擺布。
作者:珍.博克、萊諾拉.袁
珍.博克和萊諾拉.袁是在舊金山灣區執業的心理醫生,也是美國率先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開設拖延團體治療課程的專家。他們上過《歐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目,《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時人》雜誌和《當代心理學》等平面媒體也曾報導他們。他們在全美各地爲學生、企業和公衆團體開設治療課程和講習班。
譯者: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管理碩士,現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
朗讀者:
尹仲敏(朗讀第一部)
演員,配音員。美國紐約大學教育劇場研究所碩士。
近年參與舞台劇作品:天作之合劇場《飲食男女音樂劇》;刺點創作工坊《苦魯人生》;貪食德工作室《馬爾他的時報鷹》、《過氣英雄傳》;當代傳奇劇場《仲夏夜之夢》;同黨劇團《深夜小狗習題》、《平常心》等。
中文配音參與作品有:《蜘蛛人:新宇宙》、《憤怒鳥玩電影2:冰的啦》等。
曾世磊(朗讀第二部)
太陽牡羊,月亮處女,十多年SOHO生涯,原以為在暴衝與拖延之間慢慢摸索出某種平衡,朗讀這本書,正好回頭檢視對自己是不是有誤會。
漫遊者事業群、遍路文化 聯合製作
出版時間:2017年5月三版首刷
朗讀版:2019年7月三版三十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