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俊老師,他絕對是一位狂人。
現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的他,不但專擅各種地景美質的創造,從文學與植物的角度來說,他宛如多重宇宙的學者綜合體。
他是「文學裡的偵探」,用科學的方式讀文學,在古文學中的尋找蛛絲馬跡,利用植物的特性還原千年前的創作環境,並推論創作者之謎。例如經過數十年紅學的論戰,《紅樓夢》的作者仍未有定見,然而,潘老師細心比較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植物,提供另一番見解,或許有助於你的判斷。
他還用統計學讀詩詞歌賦,計算出古典文學作品中各類植物出現的次數、頻率、場景、種類,以找出古人吟詠感物的植物「喻依」真意,務求真實了解古文中的特殊文學意涵。比如他說:「古典文學作品中,自《全唐詩》以來,宋、元、明、清各代的詩總集,出現次數最多的植物就是柳樹。《全唐詩》柳樹是引述最多的植物,一共出現3,463首」,這計算方式我是不想領教了,畢竟常人如我,連「百步穿楊」還是「百步穿柳」都還搞不清楚,更別說柳樹是如何從象徵溫柔謙遜、代表隱士的「五柳先生」意象,搖身一變竟成了和風月場所脫不了關係的植物,如「花街柳巷、尋花問柳、眠花宿柳」,這轉變之大,我承受不住。
潘老師研究方法不僅是紙上談兵,他還親臨現場,來回比對實景與古人刻劃之物是否吻合,意外發現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江楓,說的不是江邊的楓樹(WHAT!?);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紅豆,也不是剉冰裡的紅豆(哪泥!?),當然還有更多驚人發現,例如蘇東坡不但是個頂級饕客,更是個吃檳榔老手,蘇老夫子認為吃檳榔能療饑、消瘴癘,還知道要裹著蔞葉吃檳榔……照這樣查實下去,說不定,吃檳榔有一天也會成為一項文化復興運動呢(誤XD)
喔,對了,神通廣大又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不諳水性,自然也有分身乏術護不了師父的時候,而在沒有電話,也沒有網路、wifi的取經過程中,他那能行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到底要去哪裡向觀世音菩薩求救呢?沙僧不知道、豬八戒也不會告訴你,但是潘老師有答案。
文學裡的植物課(全3冊)
https://ontheroad.today/audiobook/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