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快遞

誤讀後的微光時刻

誤讀後的微光時刻

我就是楊照老師口中那種,整天高度焦慮的年輕人。噢,就實際年紀上來說,還不是真年輕,更慘。從年輕到現在,焦慮氾濫擴張到像我這樣的中堅世代,時時都在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生存激戰,爬網、查資料、更新資料……恨不得自己的腦袋能自動更新程式,久而久之也適應了與不安並存的日子。

 

但生活中總有一些魔幻般的微光時刻,那就是讀書讀出樂趣的時候,特別是誤讀後的矯正,有種煥然一新的感受,《先秦經典八部》就給我了滿滿的閱讀新體驗。

 

製作這套課程時,楊照老師順口就讀出一段求學時背誦過的古文,「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也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這是在說孔子門下最好學的顏淵,也就是顏回。他的生活簡樸,每天就是一簞食,一瓢飲,這種最簡單的生活,在別人眼中卻是相當困苦的日子。這段看似好無聊、太八股,又要勸我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吧?

 

我也不記得以前的老師怎麼解釋這段了,大概是說,顏回是個物慾極低,喜歡過清寡的日子(求學時到底有多混)。嗯,這麼解釋也不算錯,但「回也不改其樂」,楊照老師追問了,「顏淵在樂什麼?」

 

聽到這裡,我笑了。笑啥呢?笑自己傻啊,當年怎麼沒繼續探究他在樂啥呢?如果求學時就知道了「顏回之樂」,會不會當年寒窗苦讀(並沒有)的我,能早幾十年開始享受這種魔幻光景呢?

 

而且,要不是聽了楊照老師的講解,我當初還真的以為孔老夫子他根本精神分裂,認為古人真難搞,哪裡是聖人了(喂)?!因為《論語》是必考題,必考題代表這就是真理發言機,不容置喙。弱懦如我,哪裡敢說嘴這古代第一聖師。

 

但,他老人家這裡在讚揚顏回,前面一點,同樣是在〈先進篇〉的第四章,卻是在指責顏淵啊。《論語》說,「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乍看之下,你是否也覺得這位老師對顏回的看法很分裂呢?他到底覺得顏回是個怎樣的人?

 

聽楊照老師娓娓道來,瞬間解開我的疑惑了,我還真是誤會孔老夫子了(對不起),依照楊照老師的解釋是,「他內在所傳遞出來的訊息,毋寧更接近老師給這個弟子一種帶有撒嬌意味的讚美:怎麼會有這種學生?一下子就把我教的都吸收光了,你叫我到哪裡再生出那麼多的道理繼續教他?」

 

我萬萬沒想到,三千年前的老師會向弟子撒嬌,而且這位還是至聖先師(傻眼)。不過,藉由這次製作這套課程,重新聽他跟學生密切互動的生活,把他老人家當作是一個真人來看待,接受他心中也有那股生而為人的情緒,就會明白他老人家還真是一個「有著敏感而且豐沛感受的人」,而不是國文課本上面那個冷冰冰不會動的老人畫像。

 

當然不只是《論語》,《詩經》、《易經》等經典中的經典,我也是誤讀了好多好多,我一邊聽這套課程、一邊更新腦袋資料庫,另一邊呢,則笑自己好傻、也氣自己的愚昧,以前到底怎麼讀書的啊?明明很多人生的答案,早幾千年前就公布、擺在那裡了啊。

 

在原典,特別是經典裡找答案,就像在向活了幾千年的智慧老者請益一般。例如很多人都以為《易經》是卜卦之書,但楊照老師希望我們將《易經》看作是一位老智者,「而且這個老人不是像你爺爺那樣一種七八十歲的人。在《易經》的傳統底下,你爺爺還是一個年輕人,還是個小孩。因為這個老人他是三千年的老人。……所以這樣的一個人,不是因為他能夠預見未來,所以他對你有效,而是他能夠提供,你原來想也沒有想到的看事情的方法。……於是你原來人生的困惑,多了一種開啟窗戶讓光線能夠進來的可能性。」

 

在編輯這套課程時,有同事問我「讀經典可以幹嘛?」,我當下語塞,沒說出什麼大道理,現今再問我也不會有什麼冠冕堂皇的讀書好理由。但我想,讀經典除了可以為自己的人生開啟另一扇窗,讓光線能夠透進來之外,也能持續沐浴在這樣美好的微光時刻吧。

 

 

 

中國原典通讀計畫 第一季

《來自古代中國的留言—先秦經典八部》

6/20 重磅上市

 

keyboard_backspace上一則
讓我們一起用吃改變世界!
下一則keyboard_backspace
讓我們搭上時光機器,重回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
還沒有有帳號嗎?
已經有帳號嗎?